我是山人
我是山人本名陳勁,友儕多以魯勁稱之,原籍新會。初在鄉中執教鞭,偶執筆為文,寫幽默文章,刊於《今評報》,極獲編者稱許。後來入《廣東七十二行商報》,即棄教鞭,助理編務。抗戰勝利後,以「我是山人」筆名開始撰寫武俠技擊小說,首作《三德和尚三探西禪寺》一舉成名。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大寫少林英雄小說。當時也,薄薄一本書仔,排得密麻麻的,每集印行凡二三萬冊,大受普羅階級歡迎。
我是山人的作品,暢銷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雖式微,但我是山人仍在報端筆耕不絕;聽說病歿於七十年代,惟已不可考。
我是山人的技擊小說,標榜三及第文體(文言、白話文、廣東話混雜),《三德和尚三探西禪寺》和《佛山贊先生》色彩最鮮明,三種語言平均落墨。其後的作品如《洪熙官大鬧峨嵋山》、《洪熙官三建少林寺》等,則以淺白文言居多,白話文廣東話則減。
我是山人的書,印製本粗劣,歷經翻版,更是錯漏迭現,陳湘記重排刊行,確是嘉惠讀者。我是山人的作品,在省港通俗文學中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可惜所謂正統的文學史家,又有誰肯定睛的望一下?
講起重排的我是山人作品,我見過兩本,一部是《洪熙官大鬧峨嵋山》,分上下二冊,一九八九年三月廣州花城出版社印行,屬簡體字版,其後於一九九○年十月又發現一部兩冊的《南少林恩仇記》,封面為影視明星繪像。
兩書前皆有「內容說明」,指這書「過分耽溺於戰鬥場面的描寫,不免沖淡了小說固有的積極的思想意義。」但基本上,對這書仍頗稱許:「相當程度上暴露了清朝統治者的兇殘,而且,具有比較強烈的階級意識和民族意識。對於了解清代歷史,包括民族史、政治史、宗教史、武術史、民俗史,不乏一定的認識價值。」又說:「語言有一定的特色。」這一「特色」,當指「三及第」而言。這部重排的版本中,一些廣東話仍然照印,未見刪掉和改寫,如「洪文定曰:『今日寺中柴薪已盡,故我到此砍柴耳。呢株大樹睇其個樣子,堅實異常,估不到為我一掌砍倒,軟過豆腐喎。白老伯,你由省城來,有冇買的糖果畀我?』」
這是典型的「三及第文體」,我是山人運用得相當純熟,語調鏗鏘,凡我老廣,莫不睇到眉飛色舞。除這部《洪熙官大鬧峨嵋山》外,未知內地還有哪部重印了?
黃仲鳴
研究我是山人多年,苦尋他的生平資料,迄今只得兩份,一是料刊於五○年初《小說精華》第三期(缺出 版日期)、非小說家寫的〈我是山人——陳勁〉;另一份是我是山人為他的技擊處女作《三德和尚三探西禪寺》成書時所寫的〈自序〉。從非小說家的文章,可見我是山人的簡略生平和旨趣;從〈自序〉中,可見我是山人堅持以三及第從事創作的原因,和他的抱負。
將這兩篇文字和我是山人的作品比對,當可勾勒出他一副面貌。在三、四、五十年代,撰技擊小說和少林故事的作家,大不乏人,如鄧羽公、朱愚齋、崆峒、萃文樓主、禪山人等,以作品之多和成績而論,我是山人最為優秀。 據非小說家說,我是山人原名陳勁,祖籍新會,友儕多呼他為陳魯勁。初在鄉中以教書為業,課餘投稿廣州的《公評報》,獲編輯稱許,遂棄教鞭,轉職報界。抗戰烽火一起,投身中華救護隊,可見他的愛國情志。直至廣州淪陷,才撤至香港,勝利後回穗主編《廣東七十二行商報》,首以我是山人的筆名撰《三德和尚三探西禪寺》,一炮而紅。自此開始他的「技擊生涯」。大陸易手後,重來香港,筆耕不輟,聲名益響,六十年代棄世,生年不詳。
綜觀我是山人的生平和作品,他的「優秀」,是在於國族認同。他撰《三德和尚》的本意,在〈自序〉說得明明白白:
|
「或問是書何以與萬年青所敘少林事跡相逕庭者,山人不能不有所言矣。萬年青作者為清代時人,而少林又為反清復明之人物,清廷所謂為大逆不道,若照事直書,則在清代文網秋荼之際,其不如金聖嘆之罹文字獄者幾希,是以作者不能不歪曲事實。」
《萬年青》一線敘乾隆下江南的事跡,另線為剿滅少林的故事,我是山人為此積極平反,重寫少林故事。《三德和尚》開篇,即述廣州惠愛街旗人之可惡:
「該街為旗籍人聚居之所,於時旗籍人勢力大盛,專致漢人作對。惠愛街內有旗籍拳師白飛龍,曾任黃旗軍統領,設館於惠愛街,門徒均為旗籍人,若輩平日恃強欺弱,在白飛龍門下學得兩三道花拳繡腿,更加如虎添翼,稍一不合,便輒拳頭相向,附近居民畏之若虎。」
當時也,三德和尚未出家,俗名劉裕德,曾習武,對這一現象早懷不滿。一日,見一小孩子仆倒,上前扶起,竟被一眾旗人誣指推倒小孩,一聲喝打,將劉裕德包圍,於是一場滿漢大戰展開;劉裕德擊倒白飛龍後,備受黃旗軍百數十人追殺,再而打死副統帥,殺出重圍,逃亡福建,入了少林寺,拜至善為師,出家做了和尚。其後的作品,迭見與旗人武師爭鬥。
我是山人的敘事策略是滿漢不兩立。少林寺諸人「以發揚少林派武術標榜,實則陰行反清復明之志」,而與之相抗的武當派上下人物,俱是「清虜之走狗」,這些「走狗」,隱喻抗戰時的「漢奸」。其後,我是山人的作品中,如《佛山贊先生》、《洪熙官三建少林寺》等作品,都貫串了這種國族意識和認同,因此,我是山人寫的小說,決非為稻粱謀那末簡單。
广派作家念佛山人作品年表
念佛山人,许凯如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派武术作家,有「南许、北赵」之称号,是当代积极整理传统武术的学者,也是一名推动传统武术的表表者,其作品今多已不传,这里只就所见到的各种版本连载情况,作一个总结。 能提供更多资料的朋友,请跟贴或留言。
《黄飞鸿传》,1942年《大光报晚刊》连载
《黄飞鸿外史》,1946年7月在香港《南风》报连载
《胡惠乾大闹摩星岭》,1951年2月---4月连载于《小说世界》
《岭南江湖豪杰杂谈》,1952年《小说精华》连载
《十三点连环琐喉枪》,1952年--1953年《小说精华》连载
《龙虎会长沙》,1953年《小说精华》连载
《杨家太极拳》,1954年《小说精华》连载
另有下列书目,出版信息不详。
《红花亭演义》,祥记书局,大约是50年代作品。
《岭南群雄侠家拳》,《邹家八卦棍》,《双虎一伥鸡》。大约也是1952年--1954年的作品。
我是山人訃聞--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7/05/WH1607050002.htm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