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13

林世榮

朱愚齋








林世榮

林世荣(1861年-1943年),广东南海平洲人,少年时随胡金星习武,受雇于屠店中工作,故绰号为猪肉荣,再拜北方康姓拳师及钟雄山师父,最后师从黄飞鸿 协助在娱乐场所的睇埸(保安)工作。清朝末年光宣之际,因为涉及争夺广州乐善戏院的睇埸工作而打死多人的血案,林世荣迁居香港并以授武术为业,后得在报章 工作的徒弟朱愚斋协助下,把拳谱刊印公开,先后刊印了《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清朝灭亡后,才得以返回家乡平洲养病,后来在理 发店剪发其间安然去世,时为1943年,享寿82岁。

武术家林世荣曾任福军军中武术总教练,曾于清末参加广州大型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21年,广州孤儿院发起慈善筹款,林到场表演武术,受到孙中山先生称赞,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向他颁发银质奖章,在广州开过三家武馆,上世纪二十年代迁居香港以传授武术为业,并在当时开广东拳师公开刊印拳谱、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1930年左右,先后刊行《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林世荣一生授徒万余人,是成就最大的黄飞鸿嫡传弟子。 1943年,在故乡平洲逝世,享年82岁。

其再传弟子有赵志凌 刘家良等。
  

历史记录
 

关于林世荣,民间流传不少,但见诸文字的档案资料却不多,只有在其门徒朱愚斋撰写的《林世荣正传》、黄文启的《先师林公世荣传》中可见零星记录。


源记肉店猪肉荣  


1861 年春,林世荣出生于南海平洲镇平北西河村,其祖父林伯善是武技人家。祖父疼爱世荣,将自己学到的行月刀流金铛蝴蝶掌悉数教给他,后又让世 荣拜自己的好友、洪拳高手胡金星为师,学习六点半棍箭掌算盘拳等诸法。世荣臂力锐进,能背数百余斤沙袋,以大力闻名于乡间。

林世荣虽然有气力,始终难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后偶经广州源记屠场,屠场老板见他生得牛高马大,体力充沛,便将他纳入店中帮忙。

由于世荣干活很卖力,不满一年他就升为主屠,不用亲自杀猪,专门管理屠场工作,期间猪肉荣的绰号也从此被传开来。后来,林世荣又遇见黄飞鸿,拜其门下。


海幢寺善服铁头僧


林世荣拜黄飞鸿为师后,武术日进,其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海幢寺善服铁头僧就成为一段佳话。

清光绪末年,广州 幢寺(今南华路)来了一恶僧自号铁头陀,以头撞人,无不披靡,铁头僧恃自己技艺高强,欲谋夺海幢寺住持财产,住持向黄飞鸿求救,黄飞鸿便携林世荣同去。一 见面,铁头僧吹嘘说,初练铁头时,把粗砂放在石臼中,双脚倒提,用头把臼里的粗砂舂粉碎;然后换上小麻石,再舂;再换上铁块,如此连换三次,铁头功夫便告成功。

听后林世荣忍不住大笑起来,被激怒的铁头僧一定要与他较量,铁头僧腾身飞起,以铁头向林撞击,林以虎鹤双形拳的月影脚一式破之,当场将铁头僧踢出三尺之外,铁头僧落地时脑袋正好撞在石阶上,起了个鸡蛋般大的疙瘩。铁头僧顿知林世荣功夫的厉害,后仓皇遁去。


东较场比武获第一


清代末年,广州府主事为了弘扬国粹,交流武艺,于广州东较场举办一次大型武术竞赛,林世荣也报名参加。在比武场上,林世荣一连胜了十数人,最后评判裁定为第一名,林世荣大名誉满五羊城,这时,前来跟他学武的人就更多了。据林世荣弟子书中记载,林在广州共开了三家武馆。

林世荣还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扶弱济困的武林中人。1921年,他以60多岁高龄率徒表演武术,为广州孤儿院筹款,受到中山先生的称赞,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的名义向他颁发了一枚银质奖章。

宣统年间,广州乐善戏院护卫李世桂嫉妒林世荣的声名,伺机偷袭。一天,林携徒弟前往看戏,不料一进门对方就大打出手,后林世荣以石子击院内的大光灯,趁黑暗突围出去,戏院主事出花红悬赏捉拿林世荣,林只好远走他乡,后辗转来到香港。


首开先河印拳谱


林世荣到香港后,依然设馆授徒,晚年时和徒弟朱愚斋、李世辉等人立下决心,著书立说,写下《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和《虎鹤双形拳》等书籍,公开发行。此举开了拳术套路写作之先河,为广东武术界之创举。

之所以称为创举,是因为当时武术界大多固步自封,不以技示人:三更起练,五更收场,生怕人家偷看;教六留四,生怕人家全学去了。千百年来,广东武术套路书籍更是凤毛麟角,纵使有书,也视为秘本。

林世荣与此相反,他编写的套路全部公开,一点不漏,连其要点和对拆方法都写进去。另外,在编写《虎鹤双形》时,林并不墨守成规,他吸取了洪()、佛()的精华,自成一体,拳法因而结构新颖,路线宽广,动作轻快。《虎鹤双形》当时几乎风行全省,远传香港澳门南洋一带和美国加拿大等地,甚至流传至今,历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列为全国高等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内容之一。
最後的徒弟 - 虎鶴先生林世榮





晚年的黃飛鴻在二子黃漢琛被人暗殺後,深受打擊,禁止後代學功夫,同時也拒絕再收徒弟,「求師學技,千金莫問。」但林世榮卻是絕無僅有的例外。他在黃飛鴻晚 年拜師入門,從對方身上學到虎鶴雙形拳、工字伏虎拳和鐵線拳等徒手武藝。被稱為虎鶴先生的他,將這套拳法發揚光大之餘,另一方面,他的徒弟朱愚齋和劉湛, 更可說是將黃飛鴻故事搬進包括大眾流行文化中的推手。

據林家後人林鎮輝師傅憶述,師公(也即是他叔公)林世榮在拜黃飛鴻為師之前,已經有功夫底子,曾跟隨過七個不同師傅。「他本身家傳也是洪拳,再學其 他,且早可以開館教徒,但他卻從事賣豬肉,是劏豬的。我爸爸(林祖)說過,叔公有神力,劏豬可以一個人搞掂,劏好後擲上貨車也不用別人幫忙。氣力如此大, 可以想像橋手也很厲害。

「他也是一個武癡,連做夢都在打功夫,有時甚至會撞到睡在旁邊的太太面腫眼腫;外出時,穿着長衫也在長袖下練功夫,雙手拿着鋼球練指力。後來他慕黃 飛鴻之名,想拜他為師;但其時的黃飛鴻已不再授徒,退休了;在寶芝林前有對聯說:『求師學技,千金莫問。』多多錢都不教。初初林世榮也不得要領,但他每天 都將劏好的豬肉中最靚的部分送給黃飛鴻,讓傭人給他做菜,如是者維持了年多兩年,黃飛鴻感覺到對方的誠意,終於收他為徒,也可說是黃飛鴻最後一位徒弟。」

林世榮1861年出生,1940年辭世,比黃飛鴻約年輕十多廿歲。「黃飛鴻從前只是江湖,四處賣武賣藥;後來才成立了寶芝林。但林世榮始終覺得自己 功夫仍未夠,所以要拜師。」在跟隨黃飛鴻的十多廿年內,林世榮從他身上學到幾套拳:虎鶴雙形拳、工字伏虎拳和鐵線拳。「黃飛鴻晚年時並不得志。當林世榮應 香港的肉行商會來港授徒後,黃飛鴻也曾前來香港找他。二人見面時黃飛鴻表示自己經濟拮据,想向林世榮借點錢,並着他將身上戴着的金鏈除下來要去。但林世榮 說,徒弟見我戴慣了金鏈,突然沒了會很奇怪,但最終還是把金鏈除下來給了師傅。這時黃飛鴻便將虎鶴雙形拳中還未教給他的絕招綁子槌,也傳授給他,這是黃飛 鴻最後教林世榮的功夫。」


大鬧樂善戲院


在拜師前,林世榮在廣州的名氣並不弱,曾受聘於兩個軍隊任教頭,林鎮輝表示,「其中包括福軍和陳濟棠的十二師集團,他也是私人教師,教陳濟棠的家 人。所以林家現保存了一套刀法,叫指揮刀,兵器其實來自日本的軍刀,是叔公林世榮所創的。當時在廣州,不少人想聘叔公教功夫,但每一處都起碼找他兩三次才 成事。某次(約1910年時),他在一個慈善籌款表演,連孫中山先生也頒給他獎牌作表揚,更稱他為虎鶴先生。」
未正式來港之前,廣州是林世榮主要授徒的地方。他的名聲及功夫的厲害,可以從約發生於190010年間的大鬧樂善戲院事件中體現出來。林鎮輝從爸 爸口中得知,林世榮當時在廣州的武館已頗出名,「樂善戲院找他睇場,維持治安,並將前排最好的位置都留給林館的人。戲院初時是私營的,被政府軍隊介入管理 時,適值林世榮回鄉了,不知道有此轉變。軍隊知道林世榮在當地勢力大,心存顧忌,於是想辦法找罪名打算捉他。在他回鄉下時,他的徒弟如常入內看戲,卻被阻 撓不得進入。政府又招聘了一二百個打手預備對付他,但本地人知道要對付的是林世榮,無人應徵,請的人全是外省的。」
從鄉下回來後,林世榮從徒弟口中得悉事件,百思不解,便想去戲院看看。「當時他的徒弟包括關坤、譚袖、鄧二等都與他同去,並打算隨身帶備單鞭作兵 器,但林世榮不許,還說不會打架,打架也不一定要用兵器。對方其實早設埋伏,讓他照入如儀,看戲期間徒弟外出買吃的,回來時已被人斬傷,戲院隨即關上門, 並說有票的可以離開,其餘的要留下,然後軍隊便一擁而入,林世榮數人要對付過百人,其中兩三個徒弟已受傷了,而他在內裏打足個多小時,好幾次十分危險差不 多掉了命:他跳上桌子時,有兵士在桌子下捉住他的下陰,林世榮便用虎鶴雙形拳將對方的手跪斷了,自己則跌在地上,旁邊的兵又把他摟住,另一個兵則想用刀斬 他,卻斬錯了自己人,林世榮但覺自己渾身是血卻不覺痛;
「最終林世榮走入廁所以強勁指力抽出磚頭,將場內所有大光燈擲熄了,並趁黑暗中逃出。翌日報紙報道,事件中單是斷手的便有七十八個之多,都拜虎鶴雙 形拳的水浪拋搥所賜。當時政府曾出到一千大洋通緝他,四周都貼上他的肖像,林世榮冒着大雨乘船回鄉躲避。為免被認出,無法外出工作,只可以晚上做打更。有 人認為林世榮的個性抱打不平,行俠仗義;但也有人說他牛頸火爆。避躲當時他住在親友家中,但有人來滋事,他又忍不住出手,驚動了風聲又要再次逃走,再匿藏 在鄉下其他地方。一直至香港光復才回來。」大鬧樂善戲院事件,即展現出林世榮的功夫,同時也讓人見識到洪拳虎鶴雙形的厲害。

進步思想

在大眾媒介中,將黃飛鴻打造成民間正義英雄,林世榮的徒弟可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先是在報章從事寫作的朱愚齋,他將黃飛鴻的故事發展成報章連載小 說,拜朱愚齋為師的鍾偉明後來則在電台以此為材料,變成天空小說;至於林世榮另一位徒弟劉湛(即劉家良的父親),也在大銀幕拍攝黃飛鴻的故事,他本人更曾 在電影中飾演師傅林世榮。
本身師承林鎮輝的趙式慶亦表示,林世榮的行事作風到了今日仍有影響,「例如葉問第二集中洪金寶的形象,及人家開館要先設擂台問過他,毫無疑問都肯定受林世榮的故事影響。」
林鎮輝憶述叔公林世榮的教學風格時形容,「他是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或留有一手。他的格言是,若教出十個比他還叻的徒弟,便多了十個林世榮,想法 跟很多師傅不一樣。」的確,林世榮在1936年時已出了兩本拳譜,圖文並茂教授虎鶴雙形拳和工字伏虎拳,而鐵線拳則拍下了很多圖片,只是未來得及出版, 「可見他很願意去教。雖然當時他已生病了,還是親身示範。」這種打破了傳統中國功夫只靠師徒之間口傳身授的做法,思想可說十分突破。可惜的是,這些材料大 部分在打仗時候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