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黑白分明的黃飛鴻
(點擊看video)
近年黃飛鴻與東方東方不敗的崛起,又是文學批評俄國形式主義的另一例證,那是除了正文以外,屬文與正文互相指涉,在電影藝術方面,這不僅讓編劇與導演尋求到
更大演繹空間,同時在表現方面,也掙脫了對文字意象的亦步亦趨,而純粹從視覺與動作中發揮作品外涵,這是電影藝術與文學作品的一個分界線,同時也提供了以 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的一些新突破,讓中國電影更獨立塑做自己的創作形象及領域。
黃飛鴻傳奇不是一部文學作品。黃飛鴻只是中國近代的一個南方武師,在廣州設館,並以跌打術懸壺濟世,館名寶芝林,自有靈芝寶藥救世人之意,黃本人來自武林世
家,父親黃麒英,亦以拳術授徒,黃飛鴻克紹箕裘,門下弟子也多自有成,在本地算是武林知名人士。又兼當時軍隊裝備不佳,基本訓練還是以國術的拳腳為主,黃 亦一度為當地的軍隊教練,其影響更大。
這就是黃飛鴻的「正文」,因為他並不是一部著作,也許我們不應視作正文,而更應把他看成當時的一種南方文化母體。非常可惜,我們在近年看到徐克監製下的幾部
黃飛鴻,沒有一部能呈現這種文化母體的本土性,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電影式的藝術處理,或甚至可以說,武術處理,比早期張徹或劉家良,更進一步。
黃飛鴻能夠成為今天家喻戶曉人物,實在應歸功於五○年代在香港由關德興主演的近百部黃飛鴻電影,從武俠電影發展史而言,黃飛鴻片集向前跨了一大步,掙脫了當
時尚流連於《火燒紅蓮寺》章回小說放飛劍的卡通式電影,這類的淫僧俠女影片,當時由一批有武術根底藝人如于素秋(她就是于占元的女兒,而于老先生則是洪金 寶、成龍等七小福的老師)、鄔麗珠,以及其他龍虎武師(大部分均自中國大陸失陷而流徙香港)主演,但自黃飛鴻電影一出,便取代了上述飛劍卡通的領導位置。
關德興主演黃飛鴻角色的成功絕非偶然,除了角色性格塑做的成功--關本人是紅船老倌出身,以演紅臉關雲長出名,有如今天正義凜凜的包青天--加上早年紅船老
倌的武功根底,最重要而不能忽視的,更是黃飛鴻影集已隨著當時五○年代的其他香港電影(包括以謝賢為當紅小生的一連串文藝愛情影片)進入寫實主義。
這一類寫實甚難界定,它一方面缺少像意大利及日本戰後寫實主義的藝術處理,但另一方面卻在商業主義背後成功顯現強烈的懷舊情緒,五○年代的香港人懷念什麼
呢?當然是當時稱為鐵幕或竹幕的中國大陸,但中國之大,那一處最吸引香港人眷戀懷念呢?當然是血濃於水的南方廣東,這就是香港人早年的文化母性,一直要到 四十年後的九○年代,才讓五○年代成為關錦鵬或王家衛的另一種懷舊情緒。
這類黃飛鴻懷舊寫實,剛好填滿了香港殖民主義統治下的文化真空,它既不與紅鬚綠眼的英國統治者抵觸,同時更因宣揚中國傳統美德的忠孝節義(就像梁朝偉早年主演的警察學校電視片集及近時成龍主演的警察故事),而讓喘息在戰禍之餘的香港人找到一處短暫的文化棲息所。
因為宣揚忠孝節義典範,角色遂都分別成為典型人物,由關德興演的黃飛鴻永遠是忍辱負重的正面人物,非到最後關頭,萬不得已才出手,而且永遠站在正義的勝利一
面。由石堅(即李小龍所主演《猛龍過江》一片內用鐵手掌的大壞人韓先生)主演的壞人永遠向黃飛鴻挑釁,由於石堅本人是北少林高手,身手敏捷,拳腳兵器諸般 使用,跳躍騰挪,與關德興南拳的硬拳硬馬相比,互映成趣,成為扣住關眾心弦的主力,這是黃飛鴻電影的兩朵牡丹,其他綠葉包括由曹達華演的首徒梁寬(小
生)、劉湛演的綽號豬肉榮的林世榮(花臉)、西瓜刨演的牙擦蘇(丑角)、隨影片更換的美女牌(旦角)及一些演黃飛鴻其他門徒如凌雲楷等的配角,都能恰到好 處的表現這類草根人物原型特色,因此梁寬永遠風流惹禍、豬肉榮耿直火爆、牙擦蘇言多而口吃,令人發噱焦急,而旦角也多來自有粵劇根底的伶人,更見傳統氣
質。再加上經常助陣的龍虎武師如袁小田等人,儼然武林結盟,因為劉湛亦是師傅級的武林高手(他的兒子就是劉家良),洪拳功夫短橋窄馬,真不知他是演自己或 是演林世榮,事實上,林世榮的洪拳在香港後來亦開枝散葉,他的姪子林祖設館授徒,有一定影響力。
由此可知,黃飛鴻傳奇其實是中國海外文化的一個縮影,香港電影成就本來就是一個異數,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十分希望臺灣觀眾在飽睹趙文卓或李連杰彩色武術招數之餘,能夠飲水思源找回那一段已成為傳奇的黃飛鴻,那些黑白分明的寫實。
黃飛鴻(一八四七~一九二四)是廣東著名的洪拳拳師,為廣東十虎之一,現在被徐克拍紅的黃飛鴻,以及周星馳演紅的蘇乞兒(更早應是袁和平拍的《醉拳》,由袁
小田飾演成龍師父的蘇乞兒),都在十虎之內,其他八人,包括有黃飛鴻父親黃麒英、鐵橋三、王隱林、黃澄可、譚濟筠、鐵指陳、周泰、蘇黑虎等,顧名思義,許 多以技擊出色的名家,其綽號已代替本名,鐵橋三自然是橋指如鐵,鐵指陳的指剛如鷹爪,其他老虎各門各派都有不少掌故,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慢慢融入地方性
的本土文化,這點和西螺七劍或廖添丁等故事,性質上都十分相近。即使所謂十虎,相信也是後人營造,龍生九子,不見得那時廣州就剛只有十隻武功高強的老虎, 而且成龍成虎標準也難以拿捏(有如今日歌壇的四大天王或者昔日文壇的十大詩人),十虎之如此附會出名,相信是由一名在香港業醫習武的文人朱愚齋在報刊撰寫
的〈黃飛鴻傳〉以及有關嶺南拳術掌故書籍而致,再加上關德興連拍了八十三集《黃飛鴻片集》,而令五、六○年代的香港家傳戶曉。
所謂洪拳,自有反清復明之淵源,更因傳自少林寺俗家弟子洪熙官,洪熙官繼傳弟子陸阿采,陸阿采在廣東再傳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子承父業。黃飛鴻天資聰穎,據
聞十六歲便開館授徒,但想來應是他幫父親一起授拳,由於自少訓練,拳套兵器都比別人懂得多,由他傳授非常合理,父親或兒子開的武館一點也不重要。
南拳北腿,自古皆然,南拳又以洪、劉、蔡、李、莫五家最有名,洪拳兵器套路頗多,拳套就有劉家拳、箭拳、少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十形拳、倒亂五形拳及鐵線
拳等,黃飛鴻曾在以黑旗軍和法國人作戰的劉永福麾下當技擊教練,亦曾在福軍軍長李福林下任總教練之職,所以雖不似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但在兵旅從其 習技者當上萬計,他另又在廣州當時之三欄--菜欄、水果欄及鹹魚欄教授技擊,在勞動階層享有崇高地位。
他一個人無法兼授各處拳技,所以自然而然有一批得意門徒的茁起,到今天而言,黃飛鴻的第五代徒弟都已成長了。他當年的得意門徒包括有梁寬、凌雲楷、陳殿標、
帥老郁、帥老彥叔姪、林世榮(豬肉榮)、馮學標(賣魚燦)等人,梁寬本為銅鐵店學徒,十餘歲從黃習技,二十歲盡得真傳,腳上功夫亦好,人稱鬼腳七,黃後來 便把三欄讓梁去當教練,惜梁早死,二十五歲便為火銃暗殺,是中國傳統武術屈服於西方文明的例證。其他林世榮與馮學標,一看其綽號便知為販夫走卒,但兩人在
武林同享崇高聲譽,尤其是林世榮後來在香港設館授徒,他的徒弟劉湛,後來在黃飛鴻電影中演他師父豬肉榮,無論外形拳腳,都維妙維肖。賣魚燦的另一徒弟邵漢 生後來亦從廣州省城來港從影,亦有在《黃飛鴻片集》中演出,加上當時《黃飛鴻片集》的武術指導為劉湛及梁永亨,而梁亦是黃飛鴻的再傳弟子,再配上石堅及林
蛟等有武功根底的演員,即使故事橋段老套,但武打還是非常悅目。
黃飛鴻自元配過世後,續娶兩絃皆夭亡,自覺有剋妻命,後娶莫桂蘭便稱為妾,莫桂蘭自從《黃飛鴻片集》走紅後,在香港比黃飛鴻更紅,因為她是碩果僅存的見證。
黃本有兩子,大兒習武,亦為火銃暗殺,黃自此便不再傳技給他的幼子黃漢熙,所以黃漢熙一生在香港都為人知悉是黃飛鴻之子,但除了長相和他父親一模一樣以 外,其他一無所似。
黃在技擊上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無影腳,無影腳法以訛傳訛,現今已如古龍小說一般神奇了,其他還有虎尾腳,這些都在五、六○年代坊間的技擊小說津津樂道。所謂
無影,其義當謂其快如風,無蹤無影,但另一義則應為以手撥掩對方眼神,一旦為其惑蔽,飛腳蹴踢,無一不立竿見影。據云無影腳乃是一北方女子下嫁南拳拳師宋 輝鏜而傳入粵者,後來黃飛鴻與宋訂交,以伏虎拳與鐵線拳兩套拳法與之交換,始得無影腳法。
南方技擊傳說充滿趣味傳奇,在文化而言應是一種特殊領域的知識傳授(Lore), 譬如宋輝鏜之得無影腳,實是先敗於該女子之腳而後娶為妻,這一類的文學主旨十分多,如最近周星馳與鞏俐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周與梅豔芳的《審死官》
(抄取廣東才子倫文敘或徐文長故事橋段而輯成),或是更早的蘇小妹三難新郎等等。另外傳聞甚盛的五點梅花棍法,一壓一彈之間,棍尾可連穿五個小孔,形似梅 花,這些都似乎不斷在告訴世人所謂「功夫」,其實就是時間與鍛鍊的意思。
〔本文憑記憶撰寫,人名身分或有錯誤之處,請諒〕
*出處:張錯<文化脈動>(三民書局三民叢刊\民國八十四年二月)七七~八三頁
#初出:民國八十二年(1993)八月十四日 中時晚報十五版 時代副刊
#初出:民國八十二年(1993)八月十四日 中時晚報十五版 時代副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